搜尋此網誌

翻譯飲食資訊

營養: 鈉



鈉=必需?

鈉有助維持體內細胞外液和酸鹼的平衡,亦是神經傳送和肌肉收縮方面的必需元素。

根據世界衞生組織(世衞)建議,一名成年人每天需要 2000毫克鈉,即約相等於一平茶匙食鹽(~5克食鹽)所含的鈉分量。

腎臟負責調節人體內鈉的分量。當體內鈉水平偏低時,腎臟便會貯存鈉;當鈉水平偏高時,則會在尿液中排出多餘的鈉。

腎臟有時候不能排出足夠的鈉,往往會令鈉和體液積存在體內,因而可能引致高血壓。近年的專家報告均指,鹽和鹽醃的食物可能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。


鹽=鈉?

從科學角度來看,食鹽不是鈉。食鹽指一種稱為“氯化鈉”的化合物,當中鈉佔40%,氯則佔60%。每克食鹽含0.4克(即400毫克)鈉。

食鹽只是我們從膳食中攝取鈉的其中一個來源。在烹調和進食期間使用食鹽而攝入鈉的分量,可能遠低於來自加工及預製食物中的含鈉防腐劑 (“亞硝酸鈉”及/或“硝酸鈉”) 、調味料 (“谷氨酸鈉”/ “味精”)、豉油、蠔油、湯精、調味鹽及調味醬料。


如何減少鈉攝入量?

1. 少吃加工及預製食物,改吃新鮮農作物及肉類。

2. 選擇未經醃製和沒有預先調味的冷凍農作物及肉類。

3. 在配製食物時改用天然食材或香草香料代替調味料,中式的有薑、葱、蒜頭、辣椒等;西式的則有芫荽、香茅、迷迭香和薄荷葉等。

4. 食物配搭上增加多款食材,提升食物層次,例如炒粉絲時,可加入芝麻和合桃,增加口感和味道,或加入菇菌或蝦米煮娃娃菜等。

5. 烹調時可以多種配搭,如肉配菜、海鮮配菜等組合,亦有助減用調味料。

6. 拿走餐桌上的鹽瓶,無需額外下鹽。

7. 鉀有助將體內過多的鈉排出體外,多進食含鉀質豐富食物如薯仔、番薯、番茄、菠菜、香蕉、豆類和乳酪等「解鈉」。